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化学   490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62篇
数学   115篇
物理学   3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γ射线辐照石英玻璃吸收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玻璃以其低热膨胀系数、高紫外透过率而成为不可缺少的光学材料,但并不是所有的石英玻璃都可以作为光学材料。有些石英玻璃在短波长射线环境运行一段时间后,透过率下降,甚至变黑。哪些石英玻璃能够用于射线环境、哪些不能用?这要求对石英玻璃分类。美国Lawerence Livemore国家实验室提出的LL分类法中隐藏一个理论缺陷,即它暗中假定石英玻璃在γ射线照射下,只感生E′,D_0,B_1,Al等4条吸收带,虽然他们所接触的石英玻璃是这种情况,但缺乏理论依据,没有理由认为任何石英玻璃在γ射线照射下只有这4条感生吸收带,事实上确实有的石英玻璃在γ射线照射下还有其他感生吸收带,LL分类法就无法对这种石英玻璃归类。石英玻璃对γ射线的响应有三类,一是有响应的辐照变色石英玻璃,另一是没有响应的耐辐照石英玻璃,第三类是介于这两类之间的、不产生可见的感生吸收带但产生紫外感生吸收带的过渡类石英玻璃。石英玻璃耐γ射线照射的能力取决于杂质总量和羟基含量的比值;比值越大,耐辐照能力越差;比值大于2为变色石英玻璃,比值小于0.01为耐辐照石英玻璃;比值介于其间为紫外透过下降的石英玻璃,即过渡类石英玻璃。  相似文献   
72.
详细讨论保守系统和耗散系统中,粒子在相干定域孤子场中的运动随场幅变化从有序到混饨的全过程。给出了粒子在相空间中运动的轨道特征和标度率。结果显示:在保守系中,粒子运动由准周期道路通向混饨;而在耗散系中,粒子运动由倍周期分岔过渡到混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3.
本文采用和LI2B4O7熔样、MgO基体匹配、ICP-AES法同时测定出口镁质耐火材料的主要成分及杂质元素。RSD<2.7%,加标回收率为97.6%。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4.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f 2N + 1 automata with FitzHugh-Nagumo dynamics, in which one is set to be oscillatory and the others are excitable, is investigated with hi-directional interactions. We find that 1 : 1 rhythm propagation in the array depends on the appropriate couple strength and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system.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1 : 1 rhythm area in parameter spac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dynamical behaviour of the pacemaker, i.e. phase-locking phenomena and canard-like phenomena, are shown. The latter is found in company with chaotic pattern and period doubling bifurcation. When the coupling strength is larger than a critical value, the whole system ends to a steady state.  相似文献   
75.
废旧橡胶改性沥青可显著延长路面寿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废旧橡胶改性沥青的热氧老化、紫外老化和水老化行为,使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分析了橡胶改性沥青老化特点。橡胶改性沥青在热、氧、紫外、水的作用下发生老化,软化点升高,针入度降低,羰基含量增加。特别是光、氧老化对经过水老化后的橡胶改性沥青老化作用尤为明显,水溶解了部分老化产物促进了沥青的老化。目前对于橡胶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胶粉、沥青的结构性能变化和其环境耦合因素对橡胶改性沥青的老化研究及分析手段还很少,在今后的研究中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6.
研究尺寸分别为100 nm和3μm的一水草酸钙(COM)和二水草酸钙(COD)晶体对带正电荷的蛋白溶菌酶(LSZ)的吸附差异,并与带负电荷的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进行了比较。LSZ在纳米/微米COM和COD晶体上的吸附都很好的拟合了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纳米/微米COM和COD对LSZ的最大吸附量顺序为COD-100 nmCOM-100 nmCOD-3μmCOM-3μm;晶体的比表面积越大,曲率越小,晶体表面所带电荷越负,晶体结晶水越多,均导致LSZ吸附量越大。体系离子强度和p H值亦影响LSZ的吸附。随着Na Cl浓度增加,LSZ的吸附量减小,说明Na+离子能与带正电荷的蛋白LSZ竞争晶体表面的吸附位点,导致晶体表面吸附LSZ的位点减少。晶体对LSZ的最大吸附量都出现在LSZ的等电点附近(p H=10.7);在p H=5~8(生理条件)时,LSZ的吸附量随p H值的增大而增大。本文结果提示,通过减小尿液的p H值或者适当增大尿液的离子强度,可以减小LSZ在尿微晶上的吸附量,有可能达到抑制草酸钙结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A-D-A含芴菲并咪唑和炔基基团的蓝光分子( FI),采用紫外吸收、光致发光光谱和循环伏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发现该物质具有稳定的蓝光发射。采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了非掺杂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1.52 cd·A-1,最大功率效率为0.63 lm·W-1.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纳米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金纳米粒子因其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金纳米粒子几种经典的合成方法,以及基于金纳米粒子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病原体、核酸蛋白质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合成了一种Ag (Ⅰ)配合物[Ag (Qina)(Tpp)2]·1.5H2O (Qina=2-喹啉羧酸根,Tpp=三苯基膦)。运用单晶X射线衍射、IR、NMR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3.195 90(13) nm,b=1.210 96(4) nm,c=2.319 74(7) nm,β=102.166(4)°,V=8.776 0(5) nm3,Z=8。通过Hirshfeld表面分析,推导出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弱作用力。同时,通过DNA结合活性测试、抗菌活性和癌细胞体外毒活性测试,评价了配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0.
采用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较研究了10例尿石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经不同孔径滤膜(0.22、0.45、1.2、3.0、10μm)过滤后,尿微晶平均粒径(d)、粒度分布、自相关曲线、ζ电位和聚集状态的变化。随着滤膜孔径由0.22μm增至10μm,患者尿微晶的d值由162 nm增至3 227 nm,自相关曲线平滑性变差,自相关时间(Ta)由1.92 ms增至2100 ms,ζ由-2.65 mV减小至-9.21 mV,TEM显示尿微晶尺寸差异大,部分尿微晶处于聚集状态。而对照者尿微晶的d值仅由187 nm增加至1 010 nm,自相关曲线平滑,Ta由1.40 ms增加至6.67 ms,ζ平均值由-5.22 mV减小至-6.89 mV,TEM显示尿微晶均匀分散,尺寸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尿石患者的尿液体系不稳定,其尿微晶聚集程度高,导致尿石症形成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